2023-04-24作者: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后,作为同为呼吸道传染病,其防治工作中的感染控制越来越多的得到了重视与关注,会感染控制专委会也在2022年首次成立。2022年8月20日上午,中华医学会分会全国学术大会特设感染控制专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朋友共聚于此,为全国同道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本次感控专场以病感染控制为核心理念,围绕基础、临床、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开展,自筹措之初就得到了专委会广大委员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各位委员踊跃投稿、积极与会。专场特邀6位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在会议征文中择优选取了8位专家和青年学者,汇报其领域专长及研究成果。本次感控专场论坛主持阵容强大,由专委会副主委和分会委员担任,他们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卢联合教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张浩军副院长、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董永康院长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张义教授。中华医学会分会感染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武汉市第四医院的彭鹏书记作开场致辞。彭鹏书记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在防控工作中获得等成果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感染控制工作尤为重要,今年分会感染控制专委会也应运而生,彭鹏主委期冀通过感控专委会工作和感控专场学术会议的开展,能够不断深化探索感染控制在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弥补目前感染防控指南规范的不足,推进相关研究成果转化。
首先由感控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就“我国综合性医院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了系统报告。他提出了面对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035年目标,不能单纯依靠社区力量,要充分认识到综合医疗机构,尤其医务人员面临巨大的感染风险。胡主委从文献及实例系统的剖析了综合性医院在防控策略、实验室的技术应用、行政管理人员、ICU等重点部门等管理、潜伏治疗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及薄弱环节,介绍了2019版世界卫生组织防控指南中感染控制推荐条例,并简要阐述了各推荐在我国落地执行中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部分差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对策和建议,同时呼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与时俱进,促进研究成果落地,提高医疗机构防控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对于个人防护用品的科学选用,仍存在一些使用和认知上的误区。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晓东教授对这一选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他首先指出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科学地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细致的讲解了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中应注意的细节和原则,强调了口罩应进行适合性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指出了佩戴双层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当选用及使用,例举了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造成感染等失败案例,讲述了手套、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用品等科学选用标准、原则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细致讲解。
最后,感控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和青年学者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对各位高水平高质量的发言和交流表示充分的肯定。对专家发言中设计的暖风系统、支气管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示高度的认同。胡主委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感控专委会的成立,通过我们的每一位专家每一位委员的不断努力,能够共同的奋进。希望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感染控制、为患者安全共同做出贡献。同时也期待,明年大会感控专场中,能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带来更新更前沿的学术成果,为分会和专委会赢得更多的荣耀。